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潜力—限制性分析——以大连城市化区为例

被引:117
|
作者
宗跃光
王蓉
汪成刚
王红扬
张雷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南京210093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关键词
区域主体功能区; 城市建设用地; 生态适宜性评价; 潜力—限制性分析; 大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3.2 [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摘要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我国有限土地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研究的特色是以大连城市化区为例在归纳GIS方法应用的基础上,将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单纯权重叠加法推广到加权的潜力—限制性分析法。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把评价要素分为生态潜力和生态限制性两大类,通过取大原则和成对明智比较法分别确定权重,从而更加科学确定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等级。结果表明,大连可做高强度开发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850.46km2,约占总面积的6.28%;可在指导下进行适度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为1835.97 km2,占总市域面积的13.56%;而不宜作为建设用地的土地(不适宜和中低适宜区)面积为10851.92km2,约占总市域面积的80.16%,即城市建设用地的影响范围应该控制在区域的20%土地利用类型中,另外80%的土地不适宜进行城市建设的开发。根据上述结果,全区规划分为优化建设区、重点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并提出用地分区发展管制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117 / 1126 +130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1]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区域空间建设策略
    姚士谋
    管驰明
    王书国
    陈爽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3) : 271 - 280
  • [2] 基于GIS的南宁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陈燕飞
    杜鹏飞
    郑筱津
    林瑾
    [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 801 - 804
  • [3] 水网密集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吴江市芦墟镇为例
    张新焕
    徐建刚
    于兰军
    [J]. 资源科学, 2006, (02) : 61 - 66
  • [4] 基于GIS的吴江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尹海伟
    徐建刚
    陈昌勇
    孔繁花
    [J]. 地理科学, 2006, (01) : 64 - 69
  • [5]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
    邱炳文
    池天河
    王钦敏
    吴靖
    [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 (05) : 20 - 23
  • [6] 流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方法及应用研究
    郭怀成
    张振兴
    于湧
    [J]. 地理研究, 2003, (06) : 671 - 679
  • [7] 生态环境优先:苏锡常都市圈的规划之本
    陈闽齐
    朱建国
    吴弋
    [J]. 现代城市研究, 2003, (04) : 36 - 40
  • [8] 城市人工地貌演变过程及机制的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李雪铭
    周连义
    王建
    葛庆龙
    李双建
    [J]. 地理研究, 2003, (01) : 13 - 20
  • [9] 开发区闲置土地成因机制及类型划分
    何书金
    苏光全
    [J]. 资源科学, 2001, (05) : 17 - 22
  • [10] 中国黄海沿岸地区环境与社会经济地域关联分析
    栾维新
    王茂军
    张学霞
    [J]. 地理研究, 2001, (01) : 40 -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