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00年中国土壤碳氮蓄积量与土地利用变化

被引:126
|
作者
刘纪远
王绍强
陈镜明
刘明亮
庄大方
机构
[1]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系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多伦多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碳氮; 蓄积量; CO2;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5 [元素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基于2473个土壤剖面资料和1980年代末~1990年代末陆地卫星TM影像分析中国1990~2000年林地、草地、耕地之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氮蓄积量的影响。IPCC建议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方法计算表明从1990~2000年中国林地、草地、耕地土壤(30 cm) 有机碳氮库分别损失了77.6±35.2 TgC (1Tg = 106 t) 和5.6±2.6 TgN,年均损失约7.76 TgC/yr和0.56 TgN/yr,其中耕地土壤碳库分别增加了79.0±7.7 TgC 和9.0±0.7 TgN,草地土壤碳氮蓄积量分别损失了100.7±25.9 TgC和9.8±2.2 TgN,林地土壤碳氮蓄积量分别损失了55.9±17.0 TgC和4.9±1.1 TgN。同时根据中国6大行政区林地、耕地和草地之间的相互转换面积、土壤有机碳氮密度的变化率进行估算,表明土壤(30 cm和100 cm) 有机碳氮蓄积量分别损失了53.7 TgC、5.1 TgN和99.5 TgC 、9.4 TgN。由于中国不同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差异显著,从而导致东北地区土壤碳氮蓄积量变化较大,而华东地区变化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483 / 49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 [1] 中国植被和土壤碳贮量
    李克让
    王绍强
    曹明奎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3, (01) : 72 - 80
  • [2] 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分析
    刘纪远
    刘明亮
    庄大方
    邓祥征
    张增祥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2, (12) : 1031 - 1040
  • [3] 土壤碳蓄积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王绍强
    刘纪远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4) : 528 - 534
  • [4] The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database and its relative studies in China[J]. LIU Jiyuan, LIU Mingliang, DENG Xiangzheng, ZhuangDafang,ZHANG Zengxiang, LUO Di(1. Inst.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2. Inst.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2(03)
  • [5] 土地覆被变化对陆地碳循环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河口地区为例
    王绍强
    许珺
    周成虎
    [J]. 遥感学报, 2001, (02) : 142 - 148
  • [6]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王绍强
    周成虎
    李克让
    朱松丽
    黄方红
    [J]. 地理学报, 2000, (05) : 533 - 544
  • [7]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现代过程时空特征的研究──基于卫星遥感数据
    刘纪远
    dls.iogac.on
    布和敖斯尔
    [J]. 第四纪研究, 2000, (03) : 229 - 239
  • [8] 不同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
    沈宏
    曹志洪
    王志明
    [J].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3) : 15 - 20
  • [9] 有机、无机肥料施用后土壤生物量C、N、P的变化及N素转化
    王岩
    沈其荣
    史瑞和
    黄东迈
    [J]. 土壤学报, 1998, (02) : 227 - 234
  • [10]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和黄绵土有机质氧化稳定性研究[J]. 张付申.土壤肥料. 19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