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艺青年”成为“数字劳工”:对网络作家异化劳动的反思

被引:32
|
作者
蒋淑媛 [1 ,2 ]
黄彬 [1 ]
机构
[1]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2]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网络作家; 数字劳工; 异化劳动;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20.0175
中图分类号
I206.7-F [];
学科分类号
050106 ;
摘要
网络文学已成为我国文娱产业的源头和核心动力,而网络作家的异化劳动长期被忽略。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和业内对于数字劳动的讨论和相关成果,本研究聚焦于我国网络文学行业的发展实际和网络作家从"文艺青年"到"数字劳工"身份的转变,考察探讨在社会发展、技术进步、消费需求、资本偏好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网络作家在劳动动因、劳动产品、劳动行为和生产关系中异化的具体表现。归纳指出,网络作家数字劳动异化是主体地位逐渐弱化的过程,也是在生产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下不断从属于雇佣劳动关系的过程,更是在技术升级换代的作用下主体地位慢慢被蚕食分化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9 +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