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异质性、市场化进程与在华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选择——基于ML-Binary 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9
|
作者
王根蓓 [1 ]
赵晶 [2 ]
王馨仪 [3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3] 东北证券公司上海分公司
关键词
生产力异质性; 市场化进程; 全球化竞争力; 进入模式; 跨国公司;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0.12.013
中图分类号
F276.7 [跨国公司];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本文采用ML-Binary Logit模型估计了影响在华跨国进入模式的因素。通过对476家在华跨国公司的1400个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的结论:由资本规模和国际化经营经验所体现的跨国公司生产力异质性、由经济转型和制度构建所成就的中国市场化程度、双边贸易、地缘关系以及投资国的国际竞争力与独资模式选择正相关;双边政治以及投资国的风险规避偏好同合资模式选择正相关。上述估计结果得到了较高统计显著性水平的支持。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建立以企业生产力异质性为基础的微观化和差别化的跨国公司的规制机制;以中国市场化发展程度为基础,确立在华跨国公司的以"技术转移"为前提的中国"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获取制度和政策。最后,以给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中国跨国企业提供对等和互惠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为目标,将传统的政治主导型外交转变为经济主导型外交,政府主导型外交转化为民间外交等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最新估计与预测
    顾海兵
    [J]. 管理世界, 1997, (02) : 53 - 56
  • [2] Entry mode research: Past and future[J] . Anne Canabal,George O. White.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 2008 (3)
  • [3] Global sourcing
    Antràs, P
    Helpman, 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4, 112 (03) : 552 - 580
  • [4] Export versus FDI with heterogeneous firms
    Helpman, E
    Melitz, MJ
    Yeaple, SR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4, 94 (01): : 300 - 316
  • [5] Two Fallacies Concerning Central-Bank Independence[J] . Bennett T. McCallum.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95 (2)
  • [6] INTERNATIONAL-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
    MUNDELL, RA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7, 47 (03): : 321 -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