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
被引:344
|作者:
盛松成
[1
]
吴培新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
[2]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来源:
关键词:
VAR模型;
实证检验;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传导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利用1998年1月到2006年6月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主要运用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传导渠道进行实证检验和理论分析,发现:(1)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它对经济变量的解释(预测)能力远高于其他货币变量;(2)货币供应量M2对工业增加值和CPI作出系统性的反应,且M2新息是由央行决定的,表明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3)我国基本不存在货币传导渠道,主要的传导渠道是银行贷款,信贷规模是事实上的中介目标,直接调控经济,并引导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因而,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实际上是两个——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M2,这种调控模式在1998年前后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4)两个中介目标调控不同的领域:信贷规模主要针对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主要针对金融市场,这是我国央行的一种现实选择,央行也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两者之间的一致和协调。上述结论对于货币政策实践是有意义的,表明我们更应关注信贷规模指标并以此为核心来调控经济。当然,这种货币传导模式存在缺陷,只是阶段性地起作用。从未来的发展模式来看,要采用包含更多信息的利率作为政策中介,其前提条件是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51
页数:1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