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OpenID Connect协议及其安全性分析

被引:5
|
作者
鲁金钿 [1 ]
尧利利 [1 ]
何旭东 [1 ]
孟博 [1 ]
机构
[1] 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关键词
非对称加密; 数字签名; 认证性; 符号模型; 形式化方法; ProVerif;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393.08 [];
学科分类号
0839 ; 1402 ;
摘要
Open ID Connect协议是最新的单点登录协议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用户身份认证领域,其安全性受到了人们的重点关注。为增强Open ID Connect协议的安全性,首先引入数字签名及非对称加密技术,对其进行改进,重点关注改进后协议的秘密性和认证性;其次基于符号模型,应用应用PI演算对改进的Open ID Connect协议进行形式化建模;然后为验证改进后协议的认证性和秘密性,分别使用非单射性和query对认证性和秘密性进行建模;最后把改进的Open ID Connect协议的应用PI演算模型转换为安全协议分析工具ProVerif的输入,应用ProVerif对其进行形式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Open ID Connect协议具有认证性和秘密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347 / 13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Security analysis of Open ID connect protocol with cryptoverif in the computational model. ZHANG J L,LU J T,WAN Z Y,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2P,Parallel,Grid,Cloud and Internet Computing . 2016
  • [2] 基于计算模型的OpenID Connect协议认证性的自动化分析
    孟博
    张金丽
    鲁金钿
    [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5 (03) : 123 - 129
  • [3] 网络空间安全综述
    张焕国
    韩文报
    来学嘉
    林东岱
    马建峰
    李建华
    [J].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6, 46 (02) : 125 - 164
  • [4] 计算可靠的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自动证明
    冯超
    张权
    唐朝京
    [J]. 通信学报, 2011, (10) : 118 - 126
  • [5] 非对称加密技术研究[J]. 卓先德,赵菲,曾德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6] 基于DNA技术的非对称加密与签名方法
    来学嘉
    卢明欣
    秦磊
    韩峻松
    方习文
    [J].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0, 40 (02) : 240 - 248
  • [7] 多种环境下身份认证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 李雄.北京邮电大学 2012
  • [8] 单点登录技术的研究[D]. 高焕芝.北京邮电大学 2006
  • [9] Mobile Values ,New Names ,and Secure Communication[C]. ABADI M,FOURNET C. Proceedings of the 28th ACM SIGPLAN-SIGACT Symposium on Principles of Pro- gramming Languages . 2001
  • [10] OpenID Authentication2.0-Final. OpenID Foundation. http://openid.net/specs/openid-authentication-20.html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