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科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被引:278
|
作者
秦大河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
[2] 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影响; 适应; 脆弱性; 减缓; 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083001 ;
摘要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自2007年发布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以来,新的观测证据进一步证明,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事实。2012年之前的3个连续10年的全球地表平均气温,都比1850年以来任何一个10年更高,且可能是过去1400年来最热的30年。虽然1998-2012年全球地表增温速率趋缓,但还不能反映出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1970年以来海洋在变暖,海洋上层75 m以上的海水温度每10年升温幅度超过0.11℃;1971-2010年地球气候系统增加的净能量中,93%被海洋吸收。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1993-2010年间高达3.2 mm/年。全球海洋的人为碳库很可能已增加,导致海洋表层水酸化。1971年以来,全球几乎所有冰川、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的冰量都在损失。其中1979年以来北极海冰范围以每10年3.5%~4.1%的速率缩小,同期南极海冰范围以每10年1.2%~1.8%的速率增大。北半球积雪范围在缩小。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大多数地区的多年冻土温度升高。已在大气和海洋变暖、水循环变化、冰冻圈退缩、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中检测到人类活动影响的信号。1750年以来大气CO2浓度的增加是人为辐射强迫增加的主因,导致20世纪50年代以来50%以上的全球气候变暖,其信度超过95%。采用CMIP5模式和典型浓度路径(RCPs),预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将继续升高,热浪、强降水等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将增加,降水将呈现"干者愈干、湿者愈湿"趋势。海洋上层的温度比1986-2005年间升高0.6~2.0℃,热量将从海表传向深海,并影响大洋环流,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0.26~0.82m。冰冻圈将继续变暖。为控制气候变暖,人类需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果较工业化之前的温升达到2℃,全球年均经济损失将达到收入的0.2%~2.0%,并造成大范围不可逆的影响,导致死亡、疾病、食品安全、内陆洪涝、农村饮水和灌溉困难等问题,影响人类安全。但如果采取积极行动,2℃的温升目标仍可望达到。为遏制逐渐失控的全球变暖,需全球共同努力减排,以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想。
引用
收藏
页码:874 / 88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亮点结论
    秦大河
    Thomas Stocker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4, 10 (01) : 1 - 6
  • [2]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
    秦大河
    陈振林
    罗勇
    丁一汇
    戴晓苏
    任贾文
    翟盘茂
    张小曳
    赵宗慈
    张德二
    高学杰
    沈永平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2) : 63 - 73
  • [3]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2 IPCC. Climate Change2013: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