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经济法的理论基础与制度构建

被引:34
|
作者
徐孟洲 [1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北京100871
关键词
区域经济法; 理论基础; 制度构建; 理论依据; 政策导向; 框架体系;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07.04.020
中图分类号
D922.29 [经济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摘要
在理论层面上,区域经济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包括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区域经济法的理论依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还有社会责任本位理论、平衡协调理论和"两手"协同并用理论等经济法具体理论。具体到制度层面,构建区域经济法框架的政策导向是: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等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法框架体系应当包括四个部分:主体制度、市场规制法制度、调控法制度和责任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 / 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经济法新论[M]. 吉林大学出版社 , 石少侠主编, 1996
  • [2] 区域经济学[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郝寿义,安虎森主编, 1999
  • [3] 经济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史际春主编, 2005
  • [4] 法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张文显主编, 2003
  • [5] 经济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潘静成,刘文华主编, 2005
  • [6] 协调—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经济法的理念
    马跃进
    李彦芳
    [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5, (01) : 42 -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