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评估及中国长期排放权讨论

被引:92
|
作者
丁仲礼 [1 ]
段晓男 [2 ]
葛全胜 [3 ]
张志强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关键词
CO2减排; 人均累计排放; 排放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本文对IPCC,UNDP和OECD等7个全球CO2减排方案做了模拟,发现在分配2006~2050年各国排放权时,这些方案不但没有考虑历史上(1900~2005年)发达国家的人均累计排放量已是发展中国家7.54倍的事实,而且还为发达国家设计了比发展中国家大2.3~6.7倍的人均未来排放权,这将大大剥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由此本文明确指出:IPCC等方案违背了国际关系中的公平正义原则,也违背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因此没有资格作为今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参考.本文同时预测了中国在强力推动低碳技术应用情景下2006~2050年的排放预期,并将此结果同全球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作了比较,发现即使在450~470ppmv这样严格的大气CO2浓度控制目标下,中国亦有足够的逻辑和道义支持,获得与这个预期相当的排放权.
引用
收藏
页码:1659 / 167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2050年大气CO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J]. 丁仲礼,段晓男,葛全胜,张志强.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08)
  • [2] 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理论框架和解决方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刘世锦
    张永生
    [J]. 经济研究, 2009, 44 (03) : 4 - 13
  • [3] 有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公平性分析
    何建坤
    刘滨
    陈文颖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6) : 14 - 17
  • [4] Implications of the Secondary Role of Carbon Dioxide and Methane Forcing in Climate Chang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 Willie Soon.Physical Geography . 2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