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兼评学界的几种常见理解

被引:12
|
作者
杨学功 [1 ]
楼俊超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哲学系
[2]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社会形态理论;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11 [辩证逻辑]; B03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学科分类号
010101 ; 010104 ; 010105 ;
摘要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继19世纪40年代对哲学、经济学进行初步探索后,其哲学和经济学思想发展的又一个高峰。长期以来,学界对这部手稿中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梳理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脉络,阐述了三大社会形态的基本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界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几种理解进行了反思。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 著, 1960
  •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 2001
  •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 著, 1972
  • [4] 回到马克思[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张一兵著, 1999
  •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 1998
  • [6] 重释历史唯物主义[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段忠桥, 2009
  • [7] 历史唯物主义论丛[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等主编, 1987
  • [8] 如何理解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
    杨学功
    [J]. 理论视野, 2010, (04) : 15 - 17
  •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