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采用TG-FTIR和13CNMR研究印尼油砂热解产油过程
被引:4
|作者:

王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王智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贾春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宫国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构:
[1]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油砂热解;
TG-FTIR;
13C NMR;
沥青质抽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667 [从其他原料提取石油];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热重分析(TGA)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联用实验技术以及13 C核磁共振(13 C NMR)技术,详细研究了印尼油砂热解产气过程和油砂沥青质的化学结构变化。油砂热解产气的TG-FTIR分析显示,油砂热解过程可以分为水分蒸发段(0~150℃)、低温段(150~550℃)和高温段(550~800℃)3个阶段,油气的析出主要集中在低温段,样品失重量为21%;在低温段所得油气的主要红外吸收峰归属于亚甲基和次甲基的C—H伸缩振动以及甲基的C—H面内弯曲振动。采用13C NMR技术获得了不同终温下沥青质碳结构骨架参数,由此揭示出油砂热解过程中化学结构的变化规律。随着油砂热解温度升高,沥青质中芳香族碳数量略有增加,脂肪族碳数量减少,其中亚甲基碳数量大幅度减小,是产油的主要贡献者,但甲基碳数量变化不明显;脂链平均长度不断减小,从9.2下降到4.0;油潜力碳的比例由0.56下降到0.27;在热解末期即产油能力最低时,惰性碳的比例占到0.6。2种实验结果相互印证且吻合良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003 / 10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干馏终温对油砂油化学结构的影响[J]. 化工学报, 2013, 64 (11) : 4216 - 4222王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戈建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贾春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许晓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刘洪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2] 油砂燃烧过程的TG-DSC分析[J]. 化工进展, 2013, (06) : 1273 - 127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秦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北电力大学油页岩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王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北电力大学油页岩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 [3] 印尼油砂热解动力学新探[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 32(S1) (S1) : 127 - 132王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贾春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吴德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4] 三种印尼油砂燃烧特性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 32 (26) : 23 - 30+142王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王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贾春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5] 委内瑞拉超重原油和加拿大油砂沥青加工利用现状[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2, 28 (03) : 517 - 524李振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乔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任文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 [6] 内蒙古油砂沥青热转化前后化学结构的变化规律[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1, 27 (03) : 434 - 440张安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毕研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徐春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高金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 [7] 内蒙古图牧吉油砂流化热转化反应规律[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1, 27 (02) : 249 - 255张安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毕研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徐春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高金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 [8] 稠油黏度与化学组成的关系[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0, 26 (05) : 795 - 799汪双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沈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内蒙古油砂流化热转化的反应规律[J]. 化工进展, 2010, (S1) : 528 - 53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徐春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扎赉特旗油砂在氮气气氛下的热解制油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 2007, (02) : 241 - 244孙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张秋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关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何德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