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522
|
作者
史培军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2] 国家教委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研究实验室
关键词
区域灾害系统; 灾情动力学; 减灾对策;
D O I
10.13577/j.jnd.1996.0402
中图分类号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0837 ;
摘要
本文在作者1991年发表的“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一文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外灾害理论研究的进展,对灾害理论研究中的致灾因子论、孕灾环境论、承灾体(人类活动)论进行了评述,并系统地阐述了区域灾害系统论的主要内容,即在综合分析组成区域灾害系统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的基础上,通过对致灾因子的风险性评估、孕灾环境稳定性的分析、承灾体易损性的评价,揭示区域致灾与成灾过程中灾情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理解资源开发与灾情形成的关系——“受益致损,兴利除害”常同时存在。因此,必须把资源开发与防灾减灾同步进行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1949~1990年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研究
    王静爱
    史培军
    王平
    朱骊
    张惠远
    [J]. 自然灾害学报, 1996, (01) : 1 - 7
  • [2] 三种反映区域自然灾害数据的相对精度检验
    史培军
    王平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4) : 532 - 535
  • [3]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
    张兰生
    史培军
    王静爱
    朱骊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3) : 421+415 - 421
  • [4] 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的数学模型
    黄崇福
    史培军
    [J]. 自然灾害学报, 1995, (02) : 30 - 37
  • [5] 中国主要自然致灾因子的区域分异
    王静爱
    史培军
    朱骊
    [J]. 地理学报, 1994, (01) : 18 - 26
  • [6] 1991年淮河流域农村洪涝灾情分析
    史培军
    顾朝林
    陈田
    [J]. 地理学报, 1992, (05) : 385 -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