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国家物流绩效对比分析

被引:21
|
作者
陆华 [1 ]
汪鸣 [2 ]
杜志平 [1 ]
机构
[1]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
关键词
物流绩效指数; 一带一路; 中东欧国家; 跨境物流;
D O I
10.14089/j.cnki.cn11-3664/f.2020.03.007
中图分类号
F259.2 [中国]; F259.51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1 ; 1202 ;
摘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物流合作对"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意义重大,如何加强物流合作,需要进行科学决策。世界银行发布的物流绩效指数(LPI)已成为评价各国跨境物流绩效综合水平的工具,利用该工具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为跨区域物流合作提供决策参考。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是目前最具区域板块价值的合作机制,即"17+1合作",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合作机制研究。利用"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17国的LPI,通过多维分析,可探索中国加强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跨境物流合作新路径。在验证LPI6个子要素衡量一个国家物流绩效水平合理性的基础上,通过对中东欧17国LPI的平均值、增长率和变异系数进行分析发现,影响中东欧与中国物流绩效的重要因素依次为基础设施水平、物流质量和服务能力、货物追踪性、国际运输能力、海关效率、货物运输时效性。另外,对中东欧17国LPI的6个子要素进行聚类,并对不同群类进行针对性分析。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应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平台和丝绸之路基金的主导优势,提升跨境物流通道设施水平,加快建设"一带一路"自贸区,构建物流大数据信息中心,打造中东欧物流枢纽网络,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跨境物流、供应链合作。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