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应用特征分析

被引:6
|
作者
汪程 [1 ]
吴君民 [1 ]
机构
[1]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股权激励; 股票期权; 限制性股票; 股票增值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6 [公司]; F272.92 [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2 ; 120202 ;
摘要
文章以2006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总体趋势、企业性质、行业特征、激励对象、激励模式、股票来源、激励幅度、激励期限、指标体系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应用特征,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应用数量较少、波动幅度较大,主要以非国有控股公司为主,集中于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业,激励对象逐步偏向于核心员工,激励模式仍以股票期权为主,但限制性股票的应用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股票来源以定向增发为主,激励幅度小,激励期限短,指标体系不严。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激励、福利还是奖励:薪酬管制背景下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定位困境——基于泸州老窖的案例分析[J].辛宇,吕长江. 会计研究.2012(06)
  • [2]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授予对象的选择与动态分布——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J].徐宁.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03)
  • [3] 为什么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计划?[J].吕长江,严明珠,郑慧莲,许静静. 会计研究.2011(01)
  • [4] 企业高管自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草案的证据[J].吴育辉,吴世农. 管理世界.2010(05)
  • [5] 股权激励、信息操纵与内部监控博弈分析[J].罗富碧,冉茂盛,张宗益. 系统工程学报.2009(06)
  • [6]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是激励还是福利?[J].吕长江,郑慧莲,严明珠,许静静. 管理世界.2009(09)
  • [7]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J].张军.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05)
  • [8] 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研究[J].李曜. 经济管理.2008(Z3)
  • [9] 股权激励对象选择模型分析[J].徐海波,李怀祖. 管理工程学报.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