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竞争优势新视角——从离散的“产品空间”到连续的“策略空间”

被引:3
|
作者
毛海涛 [1 ]
宋建 [2 ]
刘刚 [2 ,3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清华大学《资本论》与当代问题研究中心
[3] 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竞争优势; 产品空间; 策略空间; 速度经济; 供应链优势; 劳动力成本优势; 时间竞争优势; 规模经济;
D O I
10.14178/j.cnki.issn1007-2101.2016.04.008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中等收入陷阱"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当前"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视角集中在以"产品空间"为代表的离散性竞争优势视角。这一视角能够深刻揭示"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但是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出路方面却难有作为。引入乔治·斯托克提出的竞争优势"策略空间"理论,为"中等收入陷阱"研究提供一个连续性的竞争优势视角,并在新视角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中国当前面临的本地市场效应与供应链优势,探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 [1]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积累模式探讨[J].陈享光,李克歌. 教学与研究.2015(02)
  • [2] 不平等、经济增长和中等收入陷阱[J].贺大兴,姚洋. 当代经济科学.2014(05)
  • [3] 谈一谈中等收入陷阱[J].樊纲. 小康(财智).2014(07)
  • [4] 中国能否成功地实现雁阵式产业升级[J].张其仔. 中国工业经济.2014(06)
  • [5] 中等收入陷阱迷思[J].樊纲. 中国流通经济.2014(05)
  • [6] 中国面对的收入差距现实与中等收入陷阱风险[J].蔡昉,王美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03)
  • [7] 劳动力市场培育与中等收入陷阱——评《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2011-2013》[J].李实,万海远. 经济研究.2014(04)
  • [8] 部门投资异质性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对中国“中等收入陷阱”动因的一个理论解释框架[J].战明华,王晓君,史晋川. 财经研究.2014(03)
  • [9]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理论、经验和对策——基于44个国家的跨国实证分析[J].代法涛. 财经研究.2014(02)
  • [10] “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学基础再发现[J].杜曙光,刘刚.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