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苏联—俄罗斯转型经验研究

被引:63
|
作者
杨光斌 [1 ]
郑伟铭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
关键词
苏联—俄罗斯; 国家形态; 国家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 [国家理论]; K512.5 [苏联史(1917~1991年)];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0603 ;
摘要
国内外政治学界对于苏联—俄罗斯转轨中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关系这样重大的现实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里所说的国家形态,并不是我们熟悉的规范性的国家类型理论,而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所形成的治理结构以及由此治理结构而产生的行为特征和治理绩效。任何一种国家形态都具有历时语境中的周期性或相对性,而不是国家类型学所规定的国家类型的稳定性或绝对性,与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国家类型相比,"失败国家"、"依附性国家"和"自主性国家"等国家形态具有周期性震荡的特点。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指导下的改革导致的是一个失败型国家,叶利钦"新自由主义"下的俄罗斯是一个具有勾结性和掠夺性的依附性国家,普京的国家主义式的"俄罗斯思想"所形成的是一个典型的自主性国家。本着"观念—行为—绩效"分析路径,可以揭示每一种国家形态形成的因果链条性关系,以及国家形态之间转换的内在政治逻辑。苏联—俄罗斯转轨中的得失是政治学理论发展和国家治理的宝贵遗产。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4 +204-205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