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再融资与大股东控制的“隧道效应”——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再解释

被引:125
|
作者
张祥建 [1 ]
徐晋 [2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2]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股权再融资; 大股东控制; 隐性收益; 隧道效应;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5.11.016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现有的研究往往把股权再融资偏好主要归因于融资成本、企业资本规模、自由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等因素,我们认为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特征。基于大股东控制权隐性收益的视角,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来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并认为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股东可以通过“隧道行为”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本文以1998 ̄2002年间的配股公司为样本,分别从投资效率、大股东资源侵占和非公平关联交易的价值效应3个方面考察了大股东的掠夺行为,结果表明股权再融资之后大股东通过各种“隧道行为”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大股东凭借对上市公司的超强控制能力,掌握一切可能的利益制造机会和利益输送机制,以中小股东“输血式”的资本供给为代价,加速其资本积累和增值过程,从而形成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再融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6 +151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