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东中部地区温度变化的重建(601~920年)

被引:10
|
作者
葛全胜 [1 ]
刘浩龙 [1 ]
郑景云 [1 ]
张学珍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隋唐时期; 东中部地区; 物候记载; 温度重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根据史料对隋唐时期初终霜雪、春耕、山桃开花、秋收、海冰、柑橘种植北界等现象的记载,重建了公元601~920年的东中部地区温度变化.结果发现:隋唐时期,东中部地区的气候在总体上比较温暖,与1961~2000年相比,601~920年的冬半年平均温度高约0.22℃;其中,601~820年的冬半年平均气温比现在(1961~2000年,下同)高约0.52℃,821~920年时比现在低0.42℃左右;隋唐时期的冬半年温度存在显著波动,其在100,50,30和20年尺度上的最大变幅分别达到1.05,1.38,2.02和2.3℃;在最暖的4个20年(601~620,641~660,701~720,781~800年),冬半年平均温度分别比现今高约1,1.44,0.88,0.65℃,在最冷的3个20年(741~760,821~840,881~900年),冬半年平均温度分别为-0.37,-0.45,-0.87℃.
引用
收藏
页码:3048 / 305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全新世北大西洋冷事件:年代学和气候影响[J]. 王绍武.第四纪研究. 2009 (06)
  • [2] 宋元时期中国西北东部的冷暖变化
    郝志新
    葛全胜
    郑景云
    [J]. 第四纪研究, 2009, 29 (05) : 871 - 879
  • [3] 中国蜡梅属种质资源的分布及其特点
    赵冰
    张启翔
    [J]. 广西植物, 2007, (05) : 730 - 735
  • [4] 渤、黄海北部海冰年代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王相玉
    张惠滋
    严素
    温连杰
    郭可彩
    袁本坤
    商杰
    [J]. 海洋预报, 2007, (02) : 26 - 32
  • [5] 气候增暖对我国近40年植物物候变化的影响
    郑景云
    葛全胜
    郝志新
    [J]. 科学通报, 2002, (20) : 1582 - 1587
  • [6]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竺可桢
    [J]. 考古学报, 1972, (01) : 15 - 38
  • [7]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M]. 中华书局 , 梁方仲, 2008
  • [8] 中国柑桔冻害研究[M]. 农业出版社 , 章文才 编, 1983
  • [9] 廿四节气[M]. 农业出版社 , 冯秀藻, 1982
  • [10]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two millennia
    Yang, B
    Braeuning, A
    Johnson, KR
    Shi, YF
    [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02, 29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