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共培养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8
|
作者
詹秀琴
姜泽群
机构
[1]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共培养; 医学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29 [人体组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细胞共培养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将不同种类、不同来源的细胞在同一个体系中进行培养、增殖的技术,该技术的诞生至今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共培养的细胞种类、共培养条件、共培养方法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其他种类细胞共培养,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最为常见。该文对在神经、骨关节、心血管等系统疾病的替代治疗中有重要价值的共培养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不同种类的体细胞共培养作了重点介绍,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引用
收藏
页码:1178 / 118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 [1] 巨噬细胞对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下三维共培养体系中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杨敏
    苗艳菊
    王绿娅
    杜杰
    [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3, 32 (04) : 493 - 498
  • [2] 同一供者及不同供者的人胎盘MSCs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复合培养的比较研究[J]. 杨婧,项舟,魏代清,黄潇,高宇,高博,舒涛,段鑫,张兴栋.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3(08)
  • [3] 肾组织干细胞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修复的作用[J]. 温静,程庆砾,马强,齐云,赵佳慧,杜婧,王小丹,刘胜,李美花,张晓英.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4)
  • [4] 体外共培养诱导脂肪干细胞向软骨表型细胞分化及鉴定的实验研究
    蒋婷
    杨泽龙
    刘康
    陈竹
    白亦光
    李凌云
    白倩
    冯刚
    [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3, 28 (02) : 99 - 102
  • [5] Notch信号介导共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相互作用[J]. 石蕊,徐曼,苏永峰,张斌,陈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2(08)
  • [6] Co-culture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ith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under hypoxic condition
    Zhang, Bo
    Yang, Shuhua
    Zhang, Yukun
    Sun, Zhibo
    Xu, Weihua
    Ye, Shunan
    [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2012, 32 (02) : 173 - 180
  •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共培养时EphB4/ephrinB2表达异常
    王欢
    李皎
    朱彦
    陆化
    童珊珊
    余先球
    王丽霞
    汤郁
    费小明
    [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2 (02) : 177 - 182
  • [8] B7家族共刺激分子VSIG4在巨噬细胞/T细胞共培养模型中的作用
    李鸣
    王沂芹
    李燕
    陶光利
    庞琪
    袁发焕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1, 33 (22) : 2335 - 2339
  • [9] 细胞共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茜
    金若敏
    [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1, 25 (03) : 330 - 332
  • [10] 与骨髓瘤细胞共培养时对骨髓间充质细胞表达DKK1和HGF的影响
    汤郁
    陆化
    张广莲
    陆益龙
    胡慧瑾
    李俊霞
    吴雨洁
    王丽霞
    费小明
    [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1 (05) : 612 - 61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