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转型理论

被引:194
|
作者
郑杭生 [1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资本家; 哲学社会科学; 剥削者; 思想体系; 社会主义; 社会转型理论; 社会发展理论; 经济体制转轨;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联; 发展社会学; 资本主义; 社会学观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社会转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从理论和学科建设的角度总结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要以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要不断解放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服务。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只有融入党的理论创新的伟大事业中,才能获得繁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伟光认为,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有力领导和大力扶持,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创造了良好环境;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发展对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起着政治导向和丰富带动的巨大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从社会学的视角解读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与社会转型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社会主义的生机再现,还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究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展示了新的希望,还是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又多了一个新的成员?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当今中国社会学界是有重大分歧的,不可不辨。中国社会科学院陈祖武认为,我们讨论弘扬中华文化,是把它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来看待的。从中国学术史研究的复兴到弘扬中华文化共识的形成,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史学界取得的一项重要学术成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9 +20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