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最低工资标准的资源错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96
|作者:
刘贯春
[1
,2
]
陈登科
[1
,2
]
丰超
[3
,4
]
机构: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3] 中南大学商学院
[4] 中南大学金属资源战略研究院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最低工资标准;
资源错配;
生存概率;
全要素生产率;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7.07.004
中图分类号:
F249.24 [劳动工资];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202 ;
020205 ;
020207 ;
1202 ;
120202 ;
摘要:
通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251个地级市统计数据,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离散程度作为资源错配的度量指标,本文实证检验了最低工资标准对中国资源错配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潜在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有利于改善资源错配,且该效应在东、中、西三大区域趋于增强。同时,最低工资标准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资源错配具有异质性影响,伴随着国有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的资源错配得到改善,非国有企业和出口企业并未受到显著影响。进一步的传导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低效率企业退出市场的概率和对企业生产率的非对称提升作用两条途径,最低工资标准使得企业生产率的分布收紧,从而改善了资源错配。此外,上述机制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从而使得最低工资标准的资源错配改善效应存在异质性。对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而言,企业生产率的非对称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而言,低效率企业退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尽管最低工资标准在短期内可能会通过推动劳动成本上升而降低社会就业,但从长期看有助于通过"倒逼机制"来改善资源在不同企业间的错配,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80
页数:1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