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后的态度对量刑的影响

被引:61
|
作者
张明楷 [1 ]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犯罪后的态度; 预防刑; 量刑情节;
D O I
10.16092/j.cnki.1001-618x.2015.02.001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根据并合主义与责任主义的要求,在正确选择了法定刑后,首先根据影响责任刑的情节裁量责任刑,然后在责任刑之下根据影响预防刑的情节裁量预防刑并确定宣告刑。犯罪后的态度是影响预防刑的重要情节。对于自首、立功与坦白能否从宽以及从宽的幅度,必须进行实质判断;不自首、不坦白是行为人犯罪后的常态,不能成为增加预防刑的情节。反省、悔罪与赔礼道歉虽然不是法定量刑情节,却是减少预防刑的重要情节,法官在裁量预防刑时必须予以重视。事后积极退赃、赔偿损失与积极挽回损失的行为,既可能使特殊预防必要性减少,也可能使一般预防必要性减少。行为人犯罪后为逃避刑事责任而隐瞒事实、毁灭证据与负案潜逃属于犯罪后的常态,不能成为增加预防刑的情节。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