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中止的若干争议问题

被引:5
|
作者
林亚刚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2] 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关键词
犯罪中止; 特征; 争议问题; 责任依据;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03.06.009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犯罪中止是犯罪未完成形态之一 ,在我国被认为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在刑法中的具体体现 ,但在实践中和理论上对犯罪中止的特征还有若干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本文就有关的争议问题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 ,以期能够对犯罪中止的理论和适用做进一步的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本体刑法学[M]. 商务印书馆 , 陈兴良著, 2001
  • [2] 外国刑法纲要[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著], 1999
  • [3] 犯罪通论[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马克昌主编, 1999
  • [4] 刑法学通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陈兴良等撰稿, 1993
  • [5] 故意犯罪阶段形态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徐逸仁著, 1992
  • [6] 犯罪论原理[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著, 1991
  • [7] 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论[M]. 河南大学出版社 , 叶高峰主编, 1989
  • [8] 刑法学教程[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梁世伟编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