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干”政策过程:从“一刀切”到“切三刀”

被引:18
|
作者
赵树凯 [1 ]
机构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政策过程; 切三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农业大包干的政策过程,是农村改革最艰难、最关键的阶段,历时三年。1982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标志着这场政策争执落幕。在确立农民自主选择的政策原则之前,经历了三种政策形态:"一刀切"政策是指对于包产到户一律否定,持续时间从1978年12月到1980年9月;"切两刀"政策是指分两类地区,即贫困地区可以搞,一般地区不要搞,持续时间从1980年9月到1981年3月;"切三刀"政策是指分三类地区,即贫困地区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中间地区实行"统一经营、联产到劳",发达地区实行"专业承包、联产计酬",持续时间是1981年3月到1982年1月。这种政策变迁并非规划、设计、导演的过程,而是顺流而下、顺势而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民步步紧逼,政府则节节退让。在政府退让过程中,高层领导内部不断发生意见分歧,有的主张节制农民,甚至改造农民,有的主张顺应农民、追随农民。不同意见的交锋和演变,构成高层政策过程的三个清晰阶段,显示了1980年代农村改革高层决策的机制和逻辑。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3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