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的测量与识别

被引:7
|
作者
朱琳
机构
[1]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2]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腐败; 测量; 识别; 方法;
D O I
10.13471/j.cnki.jsysusse.2017.05.020
中图分类号
D262.6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8 ;
摘要
对腐败进行测量和识别是检验腐败的根源和后果,以及评估反腐败政策绩效的基础。现有文献对腐败的测量和识别提供了多种方法。官方公布的腐败案件数量以及通过问卷调查来获得受访者行贿和腐败感知的信息,为测量腐败提供了系统性的数据。研究方法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这些测量方法的局限性。这包括利用列表实验法来解决受访者在问卷调查中可能瞒报行贿经历的问题,以及通过辅测锚定法来提高受访者主观腐败感知评分的人际可比性。当缺少系统数据时,已有研究主要依赖于一系列因果分析和差值估计法来识别腐败的发生及其程度。其中,因果识别法将政治关联作为腐败的一种代理变量,通过一般回归或事件分析法考察那些具有政治关系的企业和没有政治关系的企业是否存在系统性差异,以此估算出腐败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最后,差值估计法利用对同一指标在腐败发生前后的两次测量值之差来估计腐败程度。这一方法被应用于对关税、政府采购、公共工程、转移支付以及官员灰色收入等领域腐败的识别。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8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 [1] 政府清廉感知:差序格局及其解释——基于2015年度全国廉情调查的数据分析[J]. 倪星,李珠.公共行政评论. 2016(03)
  • [2] 高官落马遏制腐败了吗?——来自震慑效应的解释
    王贤彬
    黄亮雄
    徐现祥
    [J]. 世界经济文汇, 2016, (02) : 1 - 23
  • [3] 腐败主客观测量结果差异性研究
    朱琳
    宫伏佳
    [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5, (05) : 66 - 80
  • [4] 腐败与企业生命力:寻租和抽租影响开工率的经验研究
    魏下海
    董志强
    金钊
    [J]. 世界经济, 2015, 38 (01) : 105 - 125
  • [5] 政治关联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来自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张敏
    张胜
    王成方
    申慧慧
    [J]. 管理世界, 2010, (11) : 143 - 153
  • [6]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与公司价值
    吴文锋
    吴冲锋
    刘晓薇
    [J]. 经济研究, 2008, (07) : 130 - 141
  • [7] 政府干预、政治关联与地方国有企业并购
    潘红波
    夏新平
    余明桂
    [J]. 经济研究, 2008, (04) : 41 - 52
  • [8] 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张军
    高远
    傅勇
    张弘
    [J]. 经济研究, 2007, (03) : 4 - 19
  • [9] Who determines Chinese firms' engagement in corruption: Themselves or neighbors?[J] . Jing You,Huihua Nie.China Economic Review . 2017
  • [10] Beyond Local Protectionism: China's State–Business Relations in the Last Two Decades[J] . Yuhua Wang.The China Quarterly .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