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现象学
被引:25
|
作者
:
倪梁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现象学研究所
中山大学哲学系现象学研究所
倪梁康
[
1
]
机构
:
[1]
中山大学哲学系现象学研究所
来源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年
/ 54卷
/ 03期
关键词
:
胡塞尔;
交互主体性;
现象学同感;
本我;
他我;
D O I
:
10.13471/j.cnki.jsysusse.2014.03.010
中图分类号
:
B516.52 [胡塞尔(Husserl,E.1859~1938年)];
学科分类号
:
010103 ;
摘要
:
胡塞尔自1905年起开始关心和思考交互主体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初被冠之以"同感(empathy)"的标题。此后,胡塞尔在这个方向上的研究和思考一直延续,直至1938年去世都未曾停止过。无论胡塞尔的尝试是否可以被视为成功的,他的思路都具有一个基本的特点:由于从超越论现象学的视角出发,本我相对于他我始终是更原本的或更原始的,因此单个主体性也始终具有相对于交互主体性的优先地位。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超越笛卡尔──试论胡塞尔对意识之“共现”结构的揭示及其潜在作用
倪梁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
东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
倪梁康
[J].
江苏社会科学,
1998,
(02)
: 70
-
77
[2]
现象学社会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英) 弗格森, 2010
[3]
意识的向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倪梁康, 2007
[4]
胡塞尔文集 .2 人民出版社出版 .
[5]
交互主体性现象学 .2 胡塞尔. .
←
1
→
共 5 条
[1]
超越笛卡尔──试论胡塞尔对意识之“共现”结构的揭示及其潜在作用
倪梁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
东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
倪梁康
[J].
江苏社会科学,
1998,
(02)
: 70
-
77
[2]
现象学社会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英) 弗格森, 2010
[3]
意识的向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倪梁康, 2007
[4]
胡塞尔文集 .2 人民出版社出版 .
[5]
交互主体性现象学 .2 胡塞尔.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