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率、新动能与制造业——中国经济如何提高资源重新配置效率

被引:124
|
作者
蔡昉 [1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重新配置; 制造业比重;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21.05.012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与增长减速相伴,中国经济发生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带来了在这个发展阶段上特有的挑战。这包括:制造业传统比较优势的弱化,及其导致的制造业比重下降;低效企业不甘心退出经营而寻求政策保护,导致资源配置的僵化;劳动力从高生产率部门(制造业)向低生产率部门(低端服务业)逆向转移,造成资源配置的退化。本文通过对特定发展阶段生产率源泉的理论解释和经验分析,指出中国经济仍然存在着巨大的资源重新配置空间。正是由于未能充分挖掘生产率提高的既有潜力,造成中国制造业的减速来得过早、过快,进而制造业占GDP比重早熟型下降。针对中国经济发展面对的这些挑战,本文提出稳定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的充分理由:有利于创新发展、挖掘资源配置效率潜力、激励人力资本积累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以及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最后,建议从构建竞争政策、产业政策和社会政策三足鼎立格局入手,实现提高生产率和获得新动能等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从中等收入陷阱到门槛效应
    蔡昉
    [J]. 经济学动态, 2019, (11) : 3 - 14
  • [2] 中国经济改革效应分析——劳动力重新配置的视角
    蔡昉
    [J]. 经济研究, 2017, 52 (07) : 4 - 17
  • [3] 中国故事到中国智慧[M]. 四川人民出版社 , 蔡昉, 2019
  • [4] 美国制造[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斯米尔, 2014
  • [5]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 商务印书馆 , (美)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loisSchumpeter)著, 1999
  • [6] 经济发展理论[M]. 商务印书馆 , 熊彼特, 1990
  • [7] 各国的经济增长[M]. 商务印书馆 , (美)库兹涅茨(Kuznets, 1985
  • [8] 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
    Hsieh, Chang-Tai
    Klenow, Peter J.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9, 124 (04): : 1403 - 1448
  • [9] Reallocation, Firm Turnover, and Efficiency: Selection on Productivity or Profitability?[J] . Lucia Foster,John Haltiwanger,Chad Syvers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2008 (1)
  • [10] Gold into Base Metals: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J] . Alwyn Young.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200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