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标的理论“内卷化”批判

被引:58
|
作者
吴英姿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内卷化; 诉讼标的; 诉权; 诉的要素; 中层理论;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1.02.012
中图分类号
D915.2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09 ;
摘要
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中,诉讼标的被当作识别更行起诉、诉的变更与追加、既判力客观范围的试金石。请求权竞合问题暴露出诉讼标的理论的短板,由此引发争论。学者们从修正诉讼标的概念开始,陆续提出诉讼标的识别、争点效、相对的诉讼标的理论等等,致使诉讼标的理论在内部不断地精细化,却始终围绕原初问题停留在原地,出现了理论的"内卷化"。看上去精细深邃的理论,因其过于繁复且难以自圆其说而蜕变为纯粹的书斋学问,不仅不为司法实践所青睐,也未能影响相关立法,成了没有用武之地的"屠龙术"。导致诉讼标的理论内卷化的原因主要是研究方法上的缺陷。批判诉讼标的理论内卷化现象,不仅对突破诉讼标的理论瓶颈有其必要性,也在一般意义上对法学研究有警示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9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