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异质性影响研究

被引:195
|
作者
李牧辰 [1 ]
封思贤 [1 ,2 ]
谢星 [1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异质性; 数字鸿沟;
D O I
10.19714/j.cnki.1671-7465.2020.0046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4 ; 1201 ;
摘要
数字技术融入普惠金融大大增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并使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易落实,然而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势必使得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受到数字鸿沟等问题的制约。基于201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从金融排斥理论和金融功能观出发,重点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区别于现有文献,本文不但从总体上分析,还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不同业务类型等方面开展结构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总体上收敛了城乡收入差距,但主要体现为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数字化程度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不同业务的收敛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异,属于基础功能和主导功能的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具有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而属于衍生功能的业务则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以点带面"通过数字支付业务来拓宽覆盖广度,另一方面"以面带点"通过广泛应用来规范、创新各类型业务,优化监管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4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