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冰川积累量和树木年轮代用资料,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近300年来气候干湿变化的时空特征。中国西部气候干湿变化存在显著的准70年尺度的周期变化。准30年和准110年尺度的周期变化在大部分地区也较显著。在准70年尺度的干湿变化中,1850年前,高原东部和新疆在干湿变化上基本同步,可划分到一个湿度带中,这就和高原西部有了一种偶极子的位相关系。在1850年后,这种位相型有些变化,新疆渐渐的和高原西部的位相趋于一致,但这个同位相关系不如1850年前新疆和高原东部的同位相关系那么好。这时候应该重新把高原西部和新疆划分到一个湿度带中,高原东部作为另一个湿度带,两者之间成为一种偶极子的关系。在最近十几年,似乎高原东西部又合为一个湿度带,而与新疆成偶极子的关系。但由于小波分析所固有的边界效应的影响,这一可靠性是值得怀疑,不过这三者之间两两组合的偶极子关系的漂移倒是一个有意思的研究方面。110年尺度的干湿变化中,青藏高原主体部分及华山地区为一个干湿分布一致的湿度带。1850年以前整个高原和新疆地区在准110年尺度上存在着比较一致的干湿变化,而19世纪末期突变发生后,高原北部和新疆地区的干湿变化存在偶极子的位相关系。在准30年时间尺度的干湿变化中,高原和新疆地区的干湿变化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