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碳足迹研究
被引:84
|作者:
史磊刚
[1
]
陈阜
[1
]
孔凡磊
[1
]
范士超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小麦-玉米两熟制;
碳足迹;
碳成本;
低碳农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农业碳足迹理论可以系统评价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引起的碳排放,是构建低碳农业的理论基础,对实现低碳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探明农业生产中的碳足迹,本文基于河北吴桥县农户生产调查数据,利用农业碳足迹理论及研究方法,评价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两熟种植模式的碳足迹。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碳足迹的大小为1 737.37±337.02 kgCe/hm2.a,生产1 kg粮食的碳成本是0.12±0.03 kgCe,其中冬小麦的碳足迹是1 101.3l±251.91 kgCe/hm2.a,小麦的碳成本是0.16±0.04kgCe/kg,夏玉米的碳足迹是636.06±163.90 kgCe/hm2.a,玉米的碳成本是0.08±0.02 kgCe/kg。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碳足迹的组成中,化肥占总量的61.76%,电能占25.03%,柴油占7.44%,种子占4.75%,农药占1.02%。同时,发现N肥的施用量和电能消耗量均与碳足迹有正相关性,种植规模与碳成本有负相关性。因此,构建节肥、节水及规模化的低碳种植模式是实现华北平原农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8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