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碳足迹研究

被引:84
|
作者
史磊刚 [1 ]
陈阜 [1 ]
孔凡磊 [1 ]
范士超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农作制度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玉米两熟制; 碳足迹; 碳成本; 低碳农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农业碳足迹理论可以系统评价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引起的碳排放,是构建低碳农业的理论基础,对实现低碳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探明农业生产中的碳足迹,本文基于河北吴桥县农户生产调查数据,利用农业碳足迹理论及研究方法,评价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两熟种植模式的碳足迹。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碳足迹的大小为1 737.37±337.02 kgCe/hm2.a,生产1 kg粮食的碳成本是0.12±0.03 kgCe,其中冬小麦的碳足迹是1 101.3l±251.91 kgCe/hm2.a,小麦的碳成本是0.16±0.04kgCe/kg,夏玉米的碳足迹是636.06±163.90 kgCe/hm2.a,玉米的碳成本是0.08±0.02 kgCe/kg。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碳足迹的组成中,化肥占总量的61.76%,电能占25.03%,柴油占7.44%,种子占4.75%,农药占1.02%。同时,发现N肥的施用量和电能消耗量均与碳足迹有正相关性,种植规模与碳成本有负相关性。因此,构建节肥、节水及规模化的低碳种植模式是实现华北平原农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足迹研究综述
    耿涌
    董会娟
    郗凤明
    刘竹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10) : 6 - 12
  • [2] 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
    赵荣钦
    黄贤金
    钟太洋
    [J]. 地理学报, 2010, 65 (09) : 1048 - 1057
  • [3] 基于能源消费的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足迹
    赵荣钦
    黄贤金
    [J]. 地理研究, 2010, 29 (09) : 1639 - 1649
  • [4] 中国煤电能源链的生命周期碳排放系数计量
    夏德建
    任玉珑
    史乐峰
    [J]. 统计研究, 2010, 27 (08) : 82 - 89
  • [5] 华北集约高产农田温室气体净排放研究初探
    梁龙
    吴文良
    孟凡乔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S1) : 47 - 50
  • [6]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
    孙建卫
    陈志刚
    赵荣钦
    黄贤金
    赖力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5) : 28 - 34
  • [7] 上海市能源利用碳排放足迹研究
    郭运功
    汪冬冬
    林逢春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2) : 103 - 108
  • [8] 耕作方式转变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土壤固碳能力的影响
    韩宾
    孔凡磊
    张海林
    陈阜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 (01) : 91 - 98
  • [9] 中国农田施用化学氮肥的固碳潜力及其有效性评价
    逯非
    王效科
    韩冰
    欧阳志云
    段晓男
    郑华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0) : 2239 - 2250
  • [10]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生态系统净碳释放量的影响
    伍芬琳
    李琳
    张海林
    陈阜
    [J]. 生态学杂志, 2007, (12) : 2035 - 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