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刚事件”背后的公共政策过程分析

被引:17
|
作者
刘小年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 江苏南京210093
关键词
孙志刚事件"政策过程研究价值; 需要的政策过程; 需要的政策过程意义;
D O I
10.16354/j.cnki.23-1013/d.2004.03.029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孙志刚事件"对公共政策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方面它是一个理想的公共政策过程案例,另一方面可以借此对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进行观察。从而有望打开一扇公共政策过程重建的窗口。通过这扇窗户,本文发现了一个以政策需要为起点,包括政策目标、政策结构、政策距离与政策发展等五环节的公共政策过程。这一过程既是对问题缠身的主流的公共政策过程理论的一种突围,又可望提升公共政策主体的主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科学革命的结构[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托马斯·库恩(ThomasS.Kuhn)著, 2003
  • [2] 公共政策分析[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陈振明编著, 2002
  • [3] 公共管理导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澳)欧文·E.休斯(OwenE.Hughes)著, 2001
  • [4] 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M]. 华夏出版社 , (美)卡尔·帕顿(CarlV.Patton), 2001
  • [5] 政策研究百科全书[M].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美)那格尔(Nagel,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