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婚初育史对育龄妇女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

被引:25
|
作者
巫锡炜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生育间隔; 未观测到异质性; 长期存活者; 分割总体生存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由于常规生存模型假定删截和事件发生相互独立,导致研究者常常忽略删截案例中可能还包含经历事件的风险为零的"长期存活者"。忽略这一总体异质性会导致有偏的参数估计。文章介绍并应用分割总体生存模型来探究初婚初育史对中国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个体特征和所处文化背景特性的情况下,对于有可能生育二孩的妇女,初婚年龄的推迟、初育为女孩的情况都将导致二孩生育间隔的缩短;所属初育队列越晚、初育孩子健康、初育后哺乳时间越长、间隔期内人工流产次数越多则都会显著延长二孩生育间隔。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5 +1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农村二孩生育间隔的分层模型研究
    郭志刚
    李剑钊
    [J]. 人口研究, 2006, (04) : 2 - 11
  • [2] 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
    郭志刚
    张二力
    顾宝昌
    王丰
    [J]. 人口研究, 2003, (05) : 1 - 10
  • [3] 性别偏好与中国妇女生育行为
    陈卫
    [J]. 人口研究, 2002, (02) : 14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