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影响高中生选考信念——基于新高考背景下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兴趣的中介作用分析

被引:6
|
作者
王旭涛 [1 ,2 ]
王国香 [3 ]
任雪梅 [4 ]
胡琳丽 [5 ,6 ]
机构
[1]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3]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
[4]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5] 青岛市即墨区萃英中学
[6] 青岛市第九中学
关键词
主观社会经济地位; 高中生; 选考信念; 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业兴趣;
D O I
10.16518/j.cnki.emae.2019.11.003
中图分类号
G441 [教学心理学(课堂教育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 ; 040202 ;
摘要
为研究新高考背景下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选考信念的影响,并考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兴趣的中介作用,采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业兴趣量表以及选考信念问卷对72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选考信念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兴趣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高中生选考信念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因此,高中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应通力合作,指导学生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对某个或某些学科求知的兴趣,同时弱化学生的被评价焦虑,强化其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体验,从而提高学业兴趣,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