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生产两大部类顺序的由来和演变

被引:5
|
作者
裴小革 [1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两大部类顺序; 生产资料生产; 消费资料生产; 斯密教条; 不变资本补偿;
D O I
10.16197/j.cnki.lnupse.2013.04.018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学科分类号
020102 ; 060207 ;
摘要
马克思在开始时采用以消费资料生产为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生产为第Ⅱ部类的顺序反映了批驳"斯密教条"这个思想史上的原因,是有其合理性的。但他后来在《资本论》第二卷第Ⅷ稿又采用以生产资料生产为第Ⅰ部类,消费资料生产为第Ⅱ部的顺序,却是更为合理的。这种顺序表明,只有提倡勤俭节约,控制消费资料生产的超前发展,先行发展教育和生产资料生产,才能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目的,使包括消费资料生产在内的整个社会再生产取得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 2001
  •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 著, 1985
  •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 著, 1972
  •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K·Marx),恩格斯(F·Engeis) 著,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