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业化涉及到一系列对妇女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设置。第一个方面的设置是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分离。从世界的经验来看,19世纪的工业革命把生产功能从家庭中剥离出来,妇女的劳动从私人领域进入了公共领域。从此性别的不平等从隐性、个人性,走向了显性、社会性。第二个方面的设置来自中国的经验,即支撑工业积累模式和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系列制度。从人民公社时期的“绝对剩余价值的扩张性积累”到改革开放后的“相对剩余价值的深入性积累”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这种转变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乡镇企业的崛起。它使得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妇女第一次在本社区普遍实现了工业就业,工资就业。第三个方面的设置是以血地缘为基础的社区劳动力市场。这种劳动力市场曾经以实现社区的相对完全就业和推动社区发展为目标,并保护社区工人不受外来竞争的威胁。在亲属、邻里关系和教育、技术背景这两个旗鼓相当的就业条件之间,早期的社区劳动力市场显示了相当的宽容性,它没有因为妇女的第二个方面的不足而把她们排除在外,而是给了她们实践和发展的机会。90年代后期农村工业企业的全面转制使“节资降本,加速资本化”的社区劳动力市场不再对妇女宽容。中年妇女的失业被内化,现实化了。同时,男性农民通过“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