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治理的限度及其转型:治理现代化的视角

被引:98
|
作者
彭勃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公共事务学院
[2]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
[3]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创新中心
关键词
技术治理; 治理现代化; 治理绩效;
D O I
10.13644/j.cnki.cn31-1112.2020.05.002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作为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工具,技术治理的绩效在不同类型治理领域中存在较大差异。技术治理以信息量化、清晰预算和精细管理等工作机制,明显提升了行政体系在传统优势领域即小规模诊疗型治理中的能力。由于技术治理自身不能突破行政机构的内在缺陷,尤其是在行政体系传统弱势领域即大规模预防型治理事务中,并不能有效推进治理现代化。技术治理本身并不自带现代化属性,要推动治理现代化,必须抛弃技术治理自我合法化的谬误,并充分认识技术治理的内在缺陷和功能弱点。应当运用技术治理的手段,弥补行政科层制内在缺陷和功能弱势。技术治理的发展方向是寻求技术穿透社会的制度支撑,弥补政府治理缝隙,解决委托-代理难题,以及应对现代治理日益加剧的复杂性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技术治理的悖论:一项民意调查的政治过程及其结果
    彭亚平
    [J]. 社会, 2018, 38 (03) : 46 - 78
  • [3]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周雪光, 2017
  • [4] 国家构建[M]. 学林出版社 , 弗朗西斯·福山, 2017
  • [5] 国家的视角[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美) 斯科特 (Scott, 2011
  • [6]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 译林出版社 , (加)简·雅各布斯(JaneJacobs)著, 2006
  • [7] 风险社会[M]. 译林出版社 , (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著, 2004
  • [8] 民族—国家与暴力[M]. 三联书店 , (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 1998
  • [9] 经济与社会[M]. 商务印书馆 , (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 1997
  • [10] 形而上学[M]. 商务印书馆 , (古希腊) 亚理士多德,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