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政府干预与私营经济——基于三方博弈框架的实证研究

被引:1
|
作者
宋潞平 [1 ]
机构
[1] 中共绍兴市委党校
关键词
腐败; 私营经济; 政府干预; 固定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F121.25 [中外合资经营];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4 ; 120401 ;
摘要
腐败事件频发与经济高速增长共存的这一悖论在中国得到了很好诠释。从政府、职能部门和私营企业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三方博弈模型并探讨了腐败产生的原因及各方的博弈过程。基于博弈模型的框架,采用省市级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腐败、政府干预与私营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私营经济与腐败程度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并且腐败促进私营经济发展的边际效应是递增的;适度的政府干预有助于改善市场的缺陷,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腐败虽然能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但也能让政府干预的正效应减弱,对私营经济的发展是弊大于利。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Small business in the modern economy. Ace Z. . 1996
  • [2] Corruption,Government Activities and Markets. Tanzi,Vito. IMF Working Paper No.94/99 . 1994
  • [3] 中国地区腐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聂辉华
    张彧
    江艇
    [J]. 中国软科学, 2014, (05) : 37 - 48
  • [4] Are corruption and taxation really harmful to growth?. Fisman R,Svensson J. World Bank Research Paper . 2000
  • [5]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obert E. Luca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 1988
  • [6] An equilibrium queuing model of bribery. Lui FT. Journal of Politics . 1985
  • [7]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Huntington Samuel P. Journal of Women s Health . 1968
  • [8] 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
    张晏
    龚六堂
    [J]. 经济学(季刊), 2005, (04) : 75 - 108
  • [9] 进入壁垒与民营企业的成长——吉利集团案例研究[J]. 汪伟,史晋川.  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 2006(00)
  • [10] 财政分权、腐败与治理
    吴一平
    [J]. 经济学(季刊), 2008, (03) : 1045 - 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