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社会抗争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视角述评
被引:18
|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金红
[
1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黄振辉
[
2
,
1
]
机构
:
[1]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2]
中共中山市委党校
来源
:
学术研究
|
2012年
/ 02期
关键词
:
社会抗争;
理论范式;
研究视角;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C91 [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
030301 ;
1204 ;
摘要
:
近年来,社会抗争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议题。西方学者试图为世界历史与现实中发生的重要事件提供新的分析工具和理论解释,建构了社会抗争理论。西方社会抗争研究的理论范式经历了从心理怨恨理论、弱者武器理论、集体行动理论到政治过程理论的演进。目前,政治过程理论的影响最大。受社会抗争理论的影响,中国学者开始研究转型期中国社会抗争问题,形成了资源/条件视角、关系/结构视角、情感/意识视角、角色/性别视角。中国社会抗争研究具有明显的理论解读倾向,未能有效地解释中国的社会抗争,尚有待进一步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游走在家园与社会之间:环境抗争中的都市女性——以G市市民反对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为例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晓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段然
[J].
开放时代,
2011,
(09)
: 131
-
147
[2]
从“底线型”利益到“增长型”利益——农民工利益诉求的转变与劳资关系秩序
蔡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
蔡禾
[J].
开放时代,
2010,
(09)
: 37
-
45
[3]
互联网与抗争行动:理论模型、中国经验及研究进展
黄荣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与社会行政系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与社会行政系
黄荣贵
[J].
社会,
2010,
30
(02)
: 178
-
197
[4]
从“策略”到“伦理” 对“依法抗争”的批评性讨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长青
[J].
社会,
2010,
30
(02)
: 198
-
214
[5]
当代中国底层社会“以身抗争”的效度和限度分析 一个“艾滋村民”抗争维权的启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洪伟
[J].
社会,
2010,
30
(02)
: 215
-
234
[6]
认知与自觉:一个西北乡村的环境抗争
景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景军
[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6
(04)
: 5
-
14
[7]
“气场”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两个个案的比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应星
[J].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6)
: 105
-
121
[8]
农民工的非正式利益抗争及其运行机制——基于“太太讨薪队的故事”的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伦刚
[J].
天府新论,
2009,
(05)
: 66
-
70
[9]
为权利而自杀——转型中国农民工的“以死抗争”[J]. 徐昕.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 2008(00)
[10]
“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农民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
董海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 讲师
董海军
[J].
社会,
2008,
(04)
: 34
-
58
←
1
2
3
→
共 26 条
[1]
游走在家园与社会之间:环境抗争中的都市女性——以G市市民反对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为例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晓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段然
[J].
开放时代,
2011,
(09)
: 131
-
147
[2]
从“底线型”利益到“增长型”利益——农民工利益诉求的转变与劳资关系秩序
蔡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
蔡禾
[J].
开放时代,
2010,
(09)
: 37
-
45
[3]
互联网与抗争行动:理论模型、中国经验及研究进展
黄荣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与社会行政系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与社会行政系
黄荣贵
[J].
社会,
2010,
30
(02)
: 178
-
197
[4]
从“策略”到“伦理” 对“依法抗争”的批评性讨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长青
[J].
社会,
2010,
30
(02)
: 198
-
214
[5]
当代中国底层社会“以身抗争”的效度和限度分析 一个“艾滋村民”抗争维权的启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洪伟
[J].
社会,
2010,
30
(02)
: 215
-
234
[6]
认知与自觉:一个西北乡村的环境抗争
景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景军
[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6
(04)
: 5
-
14
[7]
“气场”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两个个案的比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应星
[J].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6)
: 105
-
121
[8]
农民工的非正式利益抗争及其运行机制——基于“太太讨薪队的故事”的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伦刚
[J].
天府新论,
2009,
(05)
: 66
-
70
[9]
为权利而自杀——转型中国农民工的“以死抗争”[J]. 徐昕.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 2008(00)
[10]
“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农民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
董海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 讲师
董海军
[J].
社会,
2008,
(04)
: 34
-
58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