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如何生产底层?——一项关于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考察

被引:7
|
作者
石长慧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农民工子弟; 学校教育; 农民工子女再生产;
D O I
10.15895/j.cnki.rwzz.2015.11.016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本文基于对北京市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田野调查,从学校的日常实践和学生的反应入手,考察了农民工子弟学校产生和变迁的背景,校长的办学动机,学校的建校策略、招生策略、教学策略、教师角色以及学生的"反学校文化",揭示了农民工子弟学校生产社会底层的逻辑和机制。研究发现:农民工子弟学校所提供的低质教育,加之农民工子女自身的自我放弃,使得他们逐渐丧失了好好学习以实现向上流动的态度和能力,最终重复了父辈混迹于底层的命运。农民工子弟学校通过低质教育生产社会底层,也促成了社会结构中农民工群体社会底层地位的再生产。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