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基础、声誉机制与执法优化——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视野

被引:318
|
作者
吴元元 [1 ]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执法资源; 声誉机制; 信用信息系统; 社会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3 [生产行业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威慑何以有效?这是破解食品安全监管困境的关键所在。基于繁重的执法负荷与稀缺的公共执法资源,食品安全迫切需要创新治理形式。声誉机制创设的威慑充分虑及企业的长期收入流,借助无数消费者的"用脚投票"深入作用于企业利益结构的核心部分,因而能够有效阻吓企业放弃潜在的不法行为,分担监管机构的一部分执法负荷,是一种颇有效率的社会执法。但是,声誉罚的要义在于信息高效流动,而现代食品行业与公众之间的信息鸿沟使得消费者很难自发形成强有力的声誉机制。应当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为中心,建立全程整合信息生产—分级—披露—传播—反馈的法律制度系统,确保企业违法信息迅速进入公众的认知结构,为消费者及时启动声誉罚奠定基础。同时,应当以声誉机制的适用为契机,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的社会治理之道,回应执法历史发展所蕴含的成本逻辑,实现执法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33 +207-208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