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建构及其世界意义

被引:22
|
作者
高晓林 [1 ]
周克浩 [1 ]
机构
[1]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道路; 世界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理论基础源自马克思有关现代化思想基本观点:明确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对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带来问题,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现代化统一模式,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要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有其思想演进历程:内涵演进方面,对现代化的认识从单一到全面不断深化;模式建构方面,明确“走自己的路”的同时,也要合理借鉴西方现代化文明成果;路径实施方面,明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固本立基、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的全面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提级加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世界现代化发展有三项重要贡献: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世界现代化增添全新理论形态;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人类现代化路径探索提供成功发展范式;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运用各类文明资源,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
    恩格斯
    [J]. 国外理论动态, 2017, (06) : 2 - 2
  • [2] 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逻辑及其和平主义性质
    肖鹏
    张春美
    [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4) : 11 - 16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N]. 人民日报. 2022 (010)
  • [4]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习近平.人民日报. 2021 (002)
  • [5]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2016
  • [6] 全球化理论与实践[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丰子义, 2016
  • [7] 共产党宣言[M]. 人民出版社 , (德) 马克思, 2014
  • [8] 单向度的人[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 马尔库塞 (Marcuse, 2008
  • [9]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1994
  • [10]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