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的形成:建筑工地上的劳动控制与建筑工人的集体抗争

被引:52
|
作者
潘毅 [1 ]
卢晖临 [2 ]
张慧鹏 [2 ]
机构
[1]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2]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阶级形成; 阶级情感; 建筑工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12.6 [工会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大工地是中国社会生产关系和制度变革的产物,它又如一个缩影,揭示了三十年改革所造成的全部社会冲突和矛盾。被投掷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中的建筑工人,以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剥削的最直接、自发的反抗,顽强地将多方力量遮蔽的阶级结构及阶级对立暴露在世人面前,并呼唤自己作为一个阶级存在的合法性。本文记录了分包劳动体制下建筑工人挣扎求生存的苦难,以及一个新兴工人阶级艰难孕育的历程。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6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包工头制度的历史成因及制度取向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
    [J].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07, (02) : 50 - 53
  • [2] 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
    沈原
    [J]. 社会学研究, 2006, (02) : 13 - 36
  • [3] 庶民研究[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林德山等译, 2005
  • [4] 上海罢工[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裴宜理(ElizabethJ.Perry)著, 2001
  • [5] 历史与阶级意识[M]. 商务印书馆 , (匈)卢卡奇(Lukacs,Georgy)著, 1992
  • [6] 资本论[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著, 1975
  • [7] 共产党宣言[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著, 1964
  • [8]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M]. 人民出版社 , 列宁著, 1960
  • [9] The Poverty of Theory. Thompon,E.P. Monthly Review Pr .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