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分析

被引:242
|
作者
李颖 [1 ]
黄贤金 [1 ]
甄峰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碳源/汇; 江苏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土地利用是造成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为了分析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以江苏省为例,分别计算并分析了1995~2004年间这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江苏省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主要碳源,建设用地碳排放每年可达1.09×108t,对碳排放的贡献高达96%以上;耕地每年碳排放可达2.02×106t;林地为主要的碳汇,其总吸收量约为每年1.90×103t(含少量草地)。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边际碳源/汇效应来看,江苏省建设用地面积每变化1km2,其边际碳源/汇效应为6.7692t;耕地为0.0422t;林地为5.7700t。同时对江苏省2010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到2010年江苏省碳排放会有明显增加,面临的碳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依据相关分析结果,论文从碳减排角度提出了土地利用的相关政策建议,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方精云
    郭兆迪
    朴世龙
    陈安平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7, (06) : 804 - 812
  • [2] 中国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碳源/汇时空差异
    赵荣钦
    秦明周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 (02) : 1 - 6
  • [3]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陈广生
    田汉勤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2) : 189 - 204
  • [4] 基于能量集成的CO2减排量的确定
    汪刚
    冯霄
    [J]. 化工进展, 2006, (12) : 1467 - 1470
  • [5]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
  • [6] Estimate of CH4 Emissions from Year-Round Flooded Rice Fields During Rice Growing Season in China[J]. H. TSURUTA,A. MOSIER.Pedosphere. 2005(01)
  • [7] 中国气候、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何勇等,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