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论用于现实经济分析的局限: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互动为例

被引:4
|
作者
朱富强
机构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2] 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力; 生产关系; 自然主义;
D O I
10.13553/j.cnki.llygg.2018.02.010
中图分类号
F014.1 [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思维根植于历史唯物主义,但将历史唯物论直接应用于现实经济的分析却会遇到很大障碍。主要体现为:(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存在重大歧义,并且在拓展过程中出现外延交叉;(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并不存在一元而单向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由此导致分析社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3)历史唯物主义因嵌入自然主义思维而在历史预告中存在问题,乃至会蜕化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而看不到问题的存在;(4)历史唯物主义主要适用于对历史发展的描述和预测以及社会出现尖锐矛盾时的宏观大势分析,而不适合对具体的微观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事实上,在社会经济关系总体上平和的当今时期,马克思经济学中更值得承继和发展的是那些发现和解决具体问题的高次元思维而不是预告未来和推动社会革命的历史唯物论。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111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吴易风
    [J]. 中国社会科学, 1997, (02) : 52 - 65
  • [2]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两次转折
    陈先达
    [J]. 中国社会科学, 1982, (02) : 3 - 16
  • [3] 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孟捷, 2016
  • [4] 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学[M]. 译林出版社 , (英) 里格比 (Rigby, 2012
  • [5] 分析马克思[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美) 米勒 (Miller, 2009
  • [6] 制造同意[M]. 商务印书馆 , (美) 布若威, 2008
  • [7] 理解马克思[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 埃尔斯特, 2008
  • [8]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 格致出版社 , (美) 诺思, 2008
  • [9] 演化经济学前沿[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澳)约翰·福斯特(JohnFoster), 2005
  • [10] 读《资本论》[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法)路易·阿尔都塞(LouisAlthusser),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