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后人类状况与中国教育实践:教育终结抑或终身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哲学思考
被引:64
|作者:
吴冠军
[1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关键词:
教育焦虑;
人工智能;
终身教育;
后人类主义;
行动者-网络;
先秦教育思想;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1.001
中图分类号:
G40-02 [教育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当代中国"教育焦虑"的最深层原因在于,人工智能的指数级发展正急剧拉高"教育投资"的风险。在正在到来的"后人类状况"下,教育面临两种前景:走向自身终结,抑或走向终身教育。后者并非仅仅指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实践,而且意味着教育实践的激进更新:(1)后人类主义的"行动者-网络框架",取代进步主义与表征主义的"线性框架";(2)包含人类与非人类在内的所有行动者彼此触动的"内行动",取代成人对孩子的单向规训与"吼妈式"知识灌输。进而,后人类状况,亦恰恰提供了重新思考教育的哲学契机——教育果真仅仅是一个人类的事业吗?先秦思想潜含着关于教育(终身教育)的一种激进阐述,我们可以通过德勒兹式的哲学阐释将之激活,并从该视角出发对当代中国教育实践进行批判和革新。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5
+164
页数:1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