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 条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覆盖格局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88
|作者:
袁艺
史培军
刘颖慧
谢锋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来源:
关键词:
土地覆盖格局;
生态安全;
深圳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研究一个以城市化过程为主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择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对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的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具体选择景观格局指数中的破碎度指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聚集度指数,来表征斑块水平、景观水平、区域水平3个不同层次的土地覆盖格局。首先在区域水平上,分析了深圳全市,以及经济特区和特区外的宝安区、龙岗区的土地覆盖格局变化。在此基础上,以研究区的镇级行政单元为景观单元,计算了镇级行政区域以及镇级行政区海拔0~30m的区域的景观格局指数,在景观水平上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以及地形因素对土地覆盖格局变化的影响。随后分析了研究区各土地覆盖类型以及不同时期的斑块水平上的土地覆盖格局。最后以城镇用地比例表征城市化水平,讨论了城市化水平与土地覆盖格局变化的关系。在城市化初期,景观类型多样性和斑块破碎化程度出现上升趋势,空间聚集性下降,生态安全问题开始突现。在城市化水平20%~40%之间,其景观类型多样性和斑块破碎化程度达到较高水平,而空间聚集度水平较低,生态安全水平明显下降;随着城市化过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景观类型多样性和斑块破碎化程度又出现了较为明
引用
收藏
页码:1832 / 1840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