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研究——以中国为例(英文)

被引:21
|
作者
杜国庆
机构
[1] 东京
[2] 立教大学观光学部 日本
[3] 352-0003
关键词
城市体系; 空间结构; 空间相互作用;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研究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的1980-1990年期间,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化.分别从1985年的340个建置市和1995年的640个建置市中选取了246个和488个城市作为样本,以重力模型为基本模型,援引中介机会模型和目的地竞争模型理论,建立了中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模拟模型.利用各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间直线距离,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出城市的势能(potential)和城市间的连接(linkage),最终将中国城市体系划分为以分别以北京、上海和重庆为中心的3个城体系,以下又可细分为包括沈阳、哈尔滨、武汉、广州、昆明、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在内的12个子城市体系.并根据城市最大连接、中心城市势能、城市数、城市体系平均城市势能等指标及其变化,把12个子城市体系分为低发展型、中心城市发展型和综合发展型等3种形态.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4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编, 1996
  • [2]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 新世界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编, 1986
  • [3] PROVINCIAL VARI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URBAN PRIMACY IN CHINA
    YEH, AGO
    XU, XQ
    [J].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1984, 18 (03): : 1 - 20
  • [4] A graph theory interpretation of nodal regions[J] . John D. Nystuen,Michael F. Dacey.Paper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 1961 (1)
  • [5] China’s Open Door Policy : The Quest for Foreign Technology and Capital .2 Ho S P S,Huenemann R W. Vancouver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