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变化与中国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选择

被引:49
|
作者
牛志伟 [1 ]
邹昭晞 [1 ]
卫平东 [2 ]
机构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产业经济研究院
[2]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逆全球化; 国内国际双循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在完善和发展Koopman等构建的测算各经济体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状况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UNCTAD-Eora Global Value Chain Database和WIOD提供的数据,对全球价值链的演进、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竞争地位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逆全球化并非近两年政治因素所致的暂时现象,全球需求萎缩可能是长期趋势;2008年以来,世界主要出口贸易大国的全球价值链上游参与度发生了显著的逆转性变化,从不断上升转向持续下降;出口贸易强国主导区域价值链并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持续上升,自2011年起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但出口占GDP比重较低;2008年以后中国全球价值链上游参与度继续提升,下游参与度较大幅度下降,Koopman意义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优势逐步显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主要上游供应国,并超越美国和其他贸易大国成为世界各经济体主要上游供应国;其他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地位与中国差距巨大,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供给优势短期内难以替代。然而,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增值较低,完整意义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优势尚存在差距。中国应因应逆全球化趋势,积极调整和完善国内国际两个循环圈;充分利用宝贵的"未脱钩期",强大国内市场,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以赢得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新型竞争。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47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