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5 条
跨界共融的产业链与供应链双联动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13
|作者:
王静
[1
]
机构:
[1] 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产业链与供应链;
外部异质性;
驱动因素;
双联动协调发展;
模式与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74 [企业供销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1 ;
摘要:
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正在加速调整。运用嵌套Logit模型选择EG指数进行实证检验,首次考察中国产业链与供应链专业化集聚、产业链与供应链上、下游关联的多样化集聚现象,并进一步从外部异质性、内部保护性和新发展格局的综合视角探索其驱动因素及双联动协调发展形式与机制。研究发现:内部保护性表现出在产业链与供应链专业化集聚较高的中心地区,存在竞争层面的双联动协调效应,但在产业链与供应链上、下游关联的多样化集聚较高的的中心地区,则是存在协作层面的双联动协调效应,出现了竞争层面与协作层面的"差异化"现象。研究还发现,内部保护性的阻碍作用呈现空间强化趋势,并抑制了产业链与供应链外部异质性的有效溢出。外部异质性对产业链与供应链双联动协调的促进作用呈现空间衰减特征,尤其是知识技术溢出,仅在中心地区小范围内发挥作用。在开放条件下,循环累积的集聚力、贸易的开放度对产业链与供应链双联动协调作用非常重要。对于贸易型特殊企业,会出现地区经济"量"与生产效率"质"的"差异化"现象。基于此,提出以发展"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为契机,转变政府职能,打破内部保护性,释放和拓宽外部异质性的溢出范围。依托跨界共融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三集一群""三位一体"两链双联动协调发展的创新模式,设计"跨区内区外通道—跨境内境外通道""基础融合平台—国际合作平台""科技创新链—资源集成链"两链双联动协调发展机制,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的全貌,为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奠定了基础性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3
页数:13
相关论文